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近几年,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甚至包括人工智能这样的名词热度很高。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智能,它能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又如何为老工业城市创新升级助力?近日,记者来到重庆,解读这个老工业基地搭乘智能化快车,让大数据、智能化与实体经济发生化学反应的努力。我们先到重庆的一个机场去感受一下。
了解一个城市,机场是一个绝佳的窗口。去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3号航站楼投入使用,进出港乘客在机场就能够感受智能化带来的便捷。除了无纸化登机等方式以外,还有不少其他让人眼前一亮的应用。比如你忘带身份证,按照过去的做法,只能到机场派出所人工办理一个临时的身份证,至少要花上5到10分钟,而现在在这里就更方便了。
记者跟随一位乘客观察了整个过程,输入他的身份证号码,站定拍照,经系统进行人像比对,成功后,一张只能用于登机的一次性临时身份证就生成了。
如果比预定的航班起飞时间提前了很久抵达机场,按照过去的经验,一般航班起飞两个小时以前,航班值机柜台没有开放,行李是不能托运的,只能拖着行李走来走去,现在这里开启了自助托运模式。
按照自助安检的流程,按流程提交了行李后,乘客只需自己按一个行李检查的按钮,如一切正常,就通过了行李安检,完成了自助托运行李的全过程。
行李提早托运,不仅是前端的一个自助手段变化,更考验的是机场的行李分拣能力。在重庆机场行李分拣系统的运转后台,记者看到这套早到分拣系统。因为距离起飞时间太早,这些行李都不会直接送到登机口,而是依照航班起飞时间分送到不同的地方,等待第二次分拣。比如一套运送带的行李也许属于不同的航班,但是共同点是下午六点半的航班,时间一到,它们就被自动分拣到不同的航站货运车。行李分拣麻烦了,但是准点率不能下降,这依靠的就是智能分拣系统的升级。
早到的乘客托运了行李,解放了双手,可以轻松随意地在机场逛逛。过安检时,这套智能系统仍然在运转,比如帮助随身行李快速找回的技术手段、机场内登机口的视频导航等等多项应用,智能化在重庆机场可谓无处不在。
除了给百姓生活带来便捷舒适,智能化应用对重庆经济带来的发展和提升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庆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传统产业如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在长安汽车的一个车间,自动化的物流系统来回穿梭、自动化的生产流程贯穿全程。据了解,仅在这个生产基地,因为智能化的运用,将过去2分钟下线一台车压缩为1分钟。
过去,汽车工厂局限于单台或者单个功能区块的设备能做到智能化管控,而现在这里可以扩大到一个工厂进行全域智能化管控,而这个系统没有现成的,只能依靠他们自己来整合。据了解,到2025年,长安汽车将实现35个整车及发动机工厂的全智能化改造。
不仅是长安汽车,近年来,重庆市全面启动了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工作,有200家工厂进行了改造。据了解,智能化改造项目完工后,相关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2.7%。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金山说:“我们这几年建立了一定的资金来帮助支持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去年我们政府投入3000万,带动了社会有1100亿的智能化改造的资金投入,所以去年我们改造了几十家工厂,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力度。”
从8月18日开始,来自全国多个企业、高校以及创新团队的100余支自动驾驶车队齐聚重庆,他们正在参加2018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自动驾驶汽车挑战赛。这是一次规模大、水平高的汽车“智商”的较量。能让这么多车队来到重庆比赛,要得益于重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精心布局和技术支撑。2018年4月18日,重庆率先面向全国自动驾驶车辆发放路试牌照,允许自动驾驶车辆在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公开道路进行测评。重庆是山城,这里有隧道,有上下坡,有急转弯,比平原地区更考验无人驾驶的能力。
这个场地是中国汽车研究院依托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试验示范平台建设的。所谓智能网联,就是指车辆通过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外界环境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以过红绿灯为例,自动驾驶汽车并不能直接感应红绿灯,而是由红绿灯上安装的自动监控系统向自动驾驶汽车发送相应数据,随后,汽车才进行相应的转向处理。
目前,当地已经将40平方公里城市范围划进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实验基地,一个未来智能交通的环线已经开始建设。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谢飞说,这一圈将近有8公里,逐步把这个8公里做成一个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的运行示范线,让更多的人来进行体验。同时在体验的过程中,让技术更加完善,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是逐步推广应用的。这就是商业运行的示范线,今后也是构成礼嘉地区的未来智慧城的基础交通模式。
那么在重庆计划打造的这个交通环线中,最先能实现的无人驾驶应用是什么呢?以重庆本土的一家共享汽车企业为例,目前用户想要通过这家企业的APP自助租车的话,需要步行到附近离你最近的停车场去取汽车,用完之后,还要找到相应的停车场去停放,这无形中增加了大家的时间成本。在今年5月开始这家企业在自己的示范园里成功进行了尝试,可在园区内召唤到自动驾驶共享汽车,并可以实现自主停车、低速自动驾驶能力,包括红绿灯识别、行人避让等。
据了解,在重庆这个正在建设的未来交通城,像这样的共享汽车企业将率先入驻这个无人驾驶试点区,让无人驾驶真正应用起来。智能产业的飞速发展,未来已经清晰可见。那么,在当前给重庆工业生产、城市管理都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重庆市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监督员告诉施工方经理,发现有个工人在作业区未戴安全帽。没有戴安全帽可不是靠监督员的眼睛发现的,工地提前把工人戴安全帽和不戴安全帽的识别方法录入系统,人出现在摄像头区域,就能感应到是否戴了安全帽。如果没有戴的话,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监督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建管局大数据平台上发出的各种警报。手中的电脑,连接着全区251个工地的各种信息,包括扬尘、噪音等各种数据都连入其中,哪里出了问题,系统会立刻报警。
受益的不仅是管理部门,工人们的信息已经通过人脸采集系统进入到数据库中,每位工人的到岗情况都能通过人脸打卡精准登记。依靠强大的数据支持,政府部门可以随时掌握辖区工地的情况。工人们的工资发放也连着这个智慧大脑,一旦给工人们发放的工资和数据库的工时对不上,建设管理局的监管职能将马上启动。
就像“智慧工地”一样,让更多的场景实现智能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而这些需求本身就形成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需要有更多更强大的软件开发企业以及大数据企业的支撑。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随着“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速落地,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众多巨头纷至沓来。8月24日,专门为当地中小软件企业提供服务的华为重庆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将揭牌成立。
据了解,“华为软件云”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重庆培育和孵化软件开发企业180家,为当地软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与培训机构、园区孵化器等提供一站式云端平台。不仅是华为一家,重庆市近一年来总共签约大数据智能化领域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协议投资额1300亿元。
“未来已来”,这是记者采访时的直观感受。重庆正利用主办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机会,聚集更多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资本,推动重庆智能产业的发展和企业智能化的改造,同时大力推动智能化在各行各业的深入融合应用,“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未来如何高效优质而来?重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感知、可应用的场景。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